为积极应对城市发展的新变化、改革与发展的新需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广州率先提出了“全区域覆盖、全周期管理、全要素融合”的镇街全域服务治理理念,旨在有效激活现有资源、优化新增配置、提升整体质量。
自2021年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州28个镇街、30个区域和19家企业先行先试,立足老旧小区、城中村、乡村等不同形态培育典型案例,初步实现从多头管到集中管、从资源闲置到优化配置、从单一治理到多元共治,探索出一条广州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未来全域服务治理将逐步推广,力争到2030年底,覆盖重点行政区70%的镇街。
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按需推进治理工作
作为超大型城市,广州基层形态复杂,城市社区、城中村、乡村等各种基层形态并存。这种治理情境的复杂性为全域服务治理工作的推进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为超大城市的治理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和价值启示。
广州各区、镇街及时组织开展试点区域基础情况摸查,通过多种途径征集居民意见,积极接洽企业,对接服务意向,择优选定试点企业并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同时,从居民需求出发梳理试点企业统筹事项,明确工作原则和重点任务,有重点、分步骤推进全域服务治理工作,在多种基层形态的治理中取得多元成效。
共建共治共享
提升治理效能
在推进全域服务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广州通过精准有效的政策宣传,不断增强试点镇街及企业的“以人为本”“全周期”意识。如越秀区大塘街、黄埔区鱼珠街、文冲街和花都区新华街将老旧小区微改造与后期管养服务紧密结合,强化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管养,提升居民服务供给质量。
同时,引导试点镇街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服务治理主体,统筹治理项目和资金,盘活闲散公共资源,实现基层治理降本增效。如越秀区大塘街利用闲置地块建设智慧停车场,在人行道设置综合充电桩,解决老旧小区停车充电难题。
此外,聚焦群众生产、生活、生态引入优质企业,提高服务标准、加强服务监督,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和居民生活品质。海珠区广州塔片区与试点企业合作打造高标准景区;天河区天河南街打造文创市集,丰富商圈人文氛围;番禺区钟村街建立三级智能化平台,集约化提供24小时居民服务;南沙区明珠湾起步区建设“智慧指挥中心”,融合多种功能,服务市民需求;花都区新华街引入幼儿托管辅导服务,满足老旧小区居民托幼托育需求。
全域服务治理工作涉及多方领域、多元主体,广州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推动产业发展。花都区炭步镇塱头村挖掘古村古建传统文化,打造文旅产业;从化区良口镇打造乡村文旅产业为村民创收;增城区增江街东湖社区实施静态停车管理,将停车难、停车乱纠纷清零。
同时,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加快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以社会团体形式成立广州市城市服务运营协会,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参与日常监督评估。目前,该协会已有110多家会员单位,涵盖物业服务、环保、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智慧安防、养老、教育、健康、餐饮、文旅等30多个不同行业和专业领域。广州城市管理研究联盟专家开展多项专题研究,为全域服务治理建言献策。黄埔区鱼珠街开展多次“榕树下”居民议事会、入户走访及问卷调查,居民从“站着看”转变到“跟着干”,实现全过程民主。
总结经验成效
未来逐步推广
历经两年时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广州镇街全域服务治理已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若干挑战,包括部分地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产业发展潜力待挖掘、部分区域资源匮乏等难题。
为应对上述挑战,广州今年以来加大了对镇街全域服务治理工作的巩固与深化力度,全面回顾并评估了两年试点工作的成果。通过组织研讨培训、实施问卷调查、开展实地调研及学术研究等多种方式,系统总结了试点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广泛征集了政府部门、企业、专家学者及市民的意见与建议,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广州市城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域服务治理工作已从试点探索阶段转入提档升级、提质扩面的推广阶段,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开展全域服务治理的镇街数量达50个以上;到2030年底,覆盖重点行政区70%的镇街。
未来,广州市将把全域服务治理与全面深化改革、“百千万工程”、“民生微实事”、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老旧小区及城中村改造、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不断拓展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市场、扩大布局,引导城市服务运营产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文|记者 钟梓骥 通讯员 成广聚